35歲的職場人士已經邁入了職場的更年期,潛意識里這些35歲的職場“老人”存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,他們不得不面對35歲這個高高的職場門檻。所以有人說,35歲已經成了職場年輕和衰老的分水嶺。
職場要完成新老更迭,就勢必會出現一批精干的年輕者,他們出色的表現在潛意識里給這些35歲的職場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。難道35歲的職場人就真的老了嗎?
他們就真的需要退出職場的歷史舞臺嗎?面對這一課題,人力資源專家們給出了“加、減、乘、除”四法來化解35歲職場危機。
越是有危機感、壓力感,就越是應該主動學習。職場沒有永遠的仇人,只有永遠的榜樣。所以35歲的職場“老人”應該主動與職場“新人”溝通磨合。
這不僅能給對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,而且自己也能很快地融入他們的精神團隊,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缺陷,學習到35歲職場人所欠缺的東西。
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,作為已經35歲的年齡光景,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適應了。而作為職場新人的年輕一代,與生俱來的種種特性使他們時刻走在社會潮流的前沿。
如果這些35歲的職場“老人”不主動與他們接洽交流,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。
如果自己明白35歲是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年齡,是不是應該降低對工作的期望值呢?比如說與公司新來的一個25歲的碩士生同事相比,為什么非得要求自己的薪水待遇比人家高呢?這是一個待遇期望值的問題。
很多35歲的職場人都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,全不權衡一下自己的分量,一味地要求自己各方面的待遇非要比其他人高,否則就覺得顏面無存。
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想法,古語云“量力而行”,而且現代社會的酬勞分配規則一向追求“對號入座”,如果35歲的職場人把自己的待遇一概定位在25歲,那么將勢必破壞社會的這種潛規則,最后受害的還將是自己。
保持上乘的體力和精力毋庸置疑的是,人一旦步入35歲這個年齡門檻后,自己的工作熱情會有所消退,而且更重要的是身體健康狀況也會明顯地出現問題,自己在工作的同時也會清楚地感到力不從心。
在國外,一些高級白領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,他們有自己的私人健康顧問,針對他們的工作特性和身體特征,給出針對性很強的營養建議和健身規劃!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”,想要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好,就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。
所以35歲的職場“老人”想要保持上乘的工作熱情和體力精力,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,本著為自己負責的態度,加強體育鍛煉,制定相關的健身計劃。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與年輕人相抗衡的本錢。
很多的35歲職場人都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了,正是由于早期他們辛辛苦苦的奮斗打拼,才有了公司現在的成就和輝煌。
所以有許多的職場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,認為自己在公司的作用至關重要,理應得到公司特殊的優待和特別的尊重,尤其是那些剛來的新同事更應該對自己禮讓三分。
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“倚老賣老”的心態,在職場中這其實是行不通的,你如果每天都抱著“我是元老我怕誰”的思想來與同事相處,時間長了難免會讓人生厭,給他們留下盛氣凌人的不良印象。這對與自己正處于35歲的職場危機期來說是十分不利的,所以要徹底除去。